装修莫中圈套 盘点合同中九大霸王条款

12-14发表
浙江 杭州

  装修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细心活。很多市民不了解装修的专业知识,也不了解业内相关的政策和行规。面对装修合同条款,没有了解清楚就签字了。不少市民中了家装公司的圈套,陷入纠纷。记者咨询了装修业内人士和法律人士,归纳以下“九大霸王条款”,希望消费者注意防范。

 

  1、保修期严重缩水

 

  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住宅室内装修装饰工程的最低保修时间为两年,有防水要求的厨房、卫生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五年。

 

  2、偷换责任概念免除保修责任

 

  例如“甲方在验收合格后的十日内未结清工程款,将失去免费保修的资格”。而《合同法》规定,发包方未按期结算工程款,承包方可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来寻求救济,承包方不能借此免除其所应承担的主要责任。

 

  3、加额外条款蒙骗消费者

 

  例如,“合同实施过程中,甲方如对合同中已确定的工程项目提出减项,须向乙方支付该项目预算款的10%作为减项费……”而据《合同法》规定,这属于强加给发包方的责任,违背了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4、将纳税义务转嫁给消费者

 

  例如,“本合同中所标明的合同价格未含税金,如客户需要开发票另加税额”。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制定上述合同条款的承包方有故意逃避国家税收的嫌疑。

 

  5、承包方权利过大消费者利益受损

 

  例如,“甲乙双方协议签订后,自乙方开工之日至甲方尾款交纳之日,乙方拥有甲方房屋的使用权”。根据《合同法》及其相关的规定,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享有的权利仅限于与施工有关的各项权利,而不能将上述权利随意扩大于整个房屋的使用权。

 

  6、工期规定暗藏猫腻

 

  例如,“工期自开工之日起60个工作日竣工。”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解释:“工期应为协议条款约定的按日历总天数(包括一切法定节假日在内)计算的工期天数”。

 

  7、工期预付款套牢消费者

 

  例如,“支付次数,第一次,开工前三日,支付60%;第二次,工程进度过半,支付35%及工程变更款”。这一做法没按《合同法》规定办,工程进度过半没有确切的定义,若出现了质量问题,产生争议,消费者也处于被动地位。

 

  8、验收标准不一消费者很茫然

 

  例如,“工程质量标准: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及有关规定进行验收”。专家认为,这实际上指由业主自己组织验收。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装修行业验收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建议签订合同前消费者应当熟悉验收标准,将具体的验收标准文件名称写入合同中。

 

  9、室内环境质量不写入合同有隐患

 

  记者发现,90%合同没有对室内环境质量(如空气等)确定具体标准。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规定:装修人委托企业对住宅室内进行装饰装修的,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装修人可以委托有资格的检测单位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推荐阅读:

 

家居电商被指双11刷单 销售额疑含水分

 

 

在"寂寞"中爆发 家居电商双十一齐崛起

 

 

冷空气吹来取暖家电走俏 选购留心陷阱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酷大师向您推荐

升级为优质设计师1对1服务

资深室内设计师在线提供1对1户型设计服务,酷家乐认证品质有保障。全程为您解答空间布局、施工工艺、建材采购、软装搭配等问题。

去找设计师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