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
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
本期出场人物:室内设计师琚宾
本期出场人物:HSD水平线空间设计首席执行创意总监 琚 宾
采访时间:2010年1月16日10:30
看:当下的时代——“作为技术和知识分子阶层,应该具有这种坚持和敏锐的态度,一方面我会很自豪于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因为它给予了我们太多;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它的很多不足。这种两面性应该在你内心做到平衡。”
谈:传统文化——“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多,看你怎么去拾取,怎么去运用,当然不要过于刻意说我就一定要用它,这不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们只是希望从历史中拾取一些碎片,通过这些碎片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项目中得到新的解读,这就已经足够了。”
评:电影《阿凡达》——“专业上的认真态度会决定很多事情,决定你作品的高低,决定你的艺术造就,这一部电影反映了背后的一个团队,在为这件事情所做的努力。”
论:商业与学术的博弈——“我把这叫做‘脚踏两只船’,你要在商业当中很清醒地认识到纯商业是不行的,当然你在学术中要知道,纯粹谈学术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又回到那个话题,当一旦这两者之间变成一个博弈,你就会变得很清醒,这都是一个‘度’的问题。”
悟:创新只需一颗童心——“要有童心,才能发现新事物。新事物会刺激你的神经,会告诉你可以有创新。”
答:酒店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后的方向,我认为是多元化,多样性的。而且大家都会懂得包容,不会说‘他做这个不好’,设计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新闻背景:2008年12月7日,深圳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2009年12月7日,深圳迎来首个法定“创意设计日”,并出台《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设计业将登上一个政府、媒体、社会三方关注的大平台。“设计之都”深圳,正在吸引全球视线,未来的深圳设计业将更加风起云涌。“设计之都”的荣誉属于深圳这座城市,也属于所有的设计师;这是一个光环,更是一份责任。在深圳成为“设计之都”的这一年里,深圳的室内设计界有何收获?为集中彰显“深圳室内设计”的品牌力量,中华室内设计网于2009岁末推出“设计之都·2009深圳室内设计品牌力量年度盘点”特别人物采访及专题,邀请深圳著名室内设计师,共同盘点过去的这一年。
设计师档案:琚宾,就读于中央美院,HSD水平线空间设计|北京|深圳|首席创意总监。高级建筑室内设计师。先后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做主题演讲。曾获2009中国室内设计师年度封面人物;2009中国室内设计20周年杰出青年设计师;2008年度中国家居住宅类十大设计师;2008年上海金外滩奖最佳照明设计奖;2007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医疗工程类一等奖;2007 年美国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China酒店设计奖;2007年度中国十大室内设计师奖等奖项。代表作品包括富邦国际酒店、三亚凤凰岛、深圳大芬美术馆、三亚香水湾一号、深圳LIPS酒吧、北京有憬阁餐厅、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度假酒店-陈氏会所、伊太利屋旗舰店等。出版个人作品集:《观空间》、《非常界》。
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
“生活这么美好,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我们坐在琚宾的深圳办公室所在的别墅后院里,晒着太阳,喝着玫瑰花茶,听着阵阵鸟叫,聊一些比较严肃的设计类问题,和另一些比较“浪漫”的生活类话题。
采访之前,网络和各大媒体带给笔者的琚宾印象是个性、先锋、矛盾。
但是真正打过交道了,反而不能用一个或几个词去形容这位设计师,因为此时的琚宾印象,已经从一面到多面,从平面到立体。
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正在做的项目?
深圳本地项目我们正在做有招商地产的美伦酒店。
目前公司主要的项目是在酒店类?
酒店,还有一些会所,还会做美术馆这些大型的公建项目。
您是否认为有哪一个作品可以称作09年的代表作?给我们重点介绍一下。
每一个都挺好啊。公司接案子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这个案子合不合适我们公司,我们合不合适甲方,一般都会进行双向选择,所以每一个案子都会非常细致,有节奏地去做,我认为每一个案子都很合理可取。
所以不能说哪一个是代表作,只能论项目的大小。像三亚的凤凰岛就是非常大的,已经做了一年半,前几天刚开盘。马岩松做的建筑,我们做室内。还有香水湾一号,也是比较大的项目。这两个都是要做三到五年的案子。还有在成都的,一些高档别墅区的会所。我们从建筑开始做,这边我们有自己的建筑工作室。
在您去过的城市当中,最喜欢的是哪里?
我还是喜欢北京。我个人认为北京的气质和魅力比较适合我,我比较喜欢在那种氛围下滋养自己,包括空气中飘的浮尘也好,都是属于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您在北京、深圳都有团队,他们在分工上是怎么样的?
北京那边我们是以方案和创意为主。深圳是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后期的施工图、效果图、陈设和现场都在这边。
您现在的时间分配,在这两地是哪里多一些?
目前是深圳多一些。因为深圳事务性的事情比较多,方案类的和思想性在北京的启发会多一些。一般一个月会有半个月都在外面,但是不见得都在北京,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天津、三亚等等,根据项目来分配。
北京的交流活动应该比较多,您在北京会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吗?
我不太喜欢参加商业活动,更愿意朋友聚在一起,建筑的,室内的,音乐的,艺术的朋友都有,大家坐到一起去瞎侃。
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琚宾设计作品:三亚凤凰岛国际养生度假中心室内设计
09年有没有哪部电影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电影我倒看了很多,两部吧。一部是贾樟柯上半年出的一部片子,《二十四城记》,做成一个纪录片形式,我印象很深。他的创新性很好,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突破性的贡献。我认为他一直在做尝试性的东西,这是其他导演或多或少所缺失的。
再一个,刚刚看的《阿凡达》,首先我感觉专业上的认真态度会决定很多事情,决定你作品的高低,决定你的艺术造就,这一部电影反映了背后的一个团队,在为这件事情所做的努力,这应该是值得所有中国这些干电影的人悉心学习的。当然还包括我们设计行业,不管是建筑、室内,还是服装,工业等等,因为它们都是属于设计的范畴,当然这里面有些起步相对早一些,发展相对好一些,但是所有这些行业的通病都存在。你对行业的认知态度和你的高度,你能肩负的责任和所做的贡献,是相辅相成的。《阿凡达》就是一面镜子,它触动你很多神经。有些片子你出了电影院就不再记忆了,而有些是能渗到你心里面的。
09年最让您难忘的事情,或者您参与的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我觉得09年太短了,现在又是新的一年了。上半年的事情我已经不记得了,记得的都是下半年的。我在美国《室内设计》杂志的总部,做了一个演讲,当时还是很触动我,因为毕竟是代表国内的行业在跟纽约的设计师、媒体作交流。当时我有一个自己的作品的演讲,从他们的眼神和态度上反映出我们多么需要去对外拓展,他们首先会很吃惊,不了解中国现在的设计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当然也和他们有关系。再一个就是我感觉和在国内不一样,它更促使你内心有很多属于“中国”这两个字范畴之内的意识,而不是像在国内的时候,“我是深圳”,“我是北京”,这种范畴是非常小的。
就好像我经常讲的,我们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而自豪,因为可能三十年前所有人都没有想过会步入汽车的时代,没有想到会有现在的这种信息技术,但是我们用了短短的三十年走完了欧洲三百年走过的路,跟他们在一个地球村里享受同样的资源,当然我们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就说,我们作为技术和知识分子阶层,应该具有这种坚持和敏锐的态度,一方面我会很自豪于我生活在这个年代,因为它给予了我们太多,我们应该很感恩这个社会;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它的很多不足,会说它怎么不好。这种两面性是应该在你内心做到平衡的,因为一旦这种平衡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很睿智地去处理很多有高度的,有思想性,有技术性的问题,会充满智慧地去做很多事情。这就需要一种态度。还有对待中国目前的现状,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心,或者是在行业里做好自己的同时,还应该做点什么的态度。
您是什么星座?您谈到的这种平衡关系听起来很符合天秤座人的特征。
我是处女座的,对工作很较真。
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
琚宾设计作品:海南香水湾一号
从您的作品中我们会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解读,您是否会对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建筑文化比较感兴趣?
我认为每个时期的建筑文化都不一样,它所散发的气质和当时主权的这个人主张的方向有关系,我们应该阶段性地去分析它。当然一旦做到专业人士,我感觉就像一个厨师一样,有可能擅长炒川菜,有可能擅长粤菜,但是做粤菜的厨师也会做川菜,总之我是厨师。设计师也是这样。我认为历史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面都是碎片,各个碎片之间的连线关系,就能构成你对历史的认知。
说到建筑文化的话,我认为一个是商周时期,佛教没有进入之前的,应该说是原汁原味的一个建筑结构框架,包括现在东南亚度假地区的建筑构件,都是中国商周时期的,只不过分散到他们那里之后,会带有本地的一些特色,比如说到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我们到汉以后,还是一个比较纯正的建筑文化。再一个就是唐。它们两者是不同的方向,一个是质朴的,一个是华丽的,当然这种质朴和华丽会运用到我们现在的设计当中,现在的设计也是在一个现代设计思想的框架里面,置入了华丽,置入了质朴,这种置入进去的多少,就看你设计师的功力了。同样大家做一个空间,因为你的功力高,就做得不一样。就像我们的奥运会开幕式一样,张艺谋炒这盘菜就能炒成绚丽的,但是换一个人可能他就会炒成黑白的,他会认为黑白的就能代表中国。
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多,看你怎么去拾取,怎么去运用,当然不要过于刻意说我就一定要用它,这不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事情。我们只是希望从历史中拾取一些碎片,通过这些碎片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项目中得到新的解读,这就已经足够了。
就像您所说的,其实我们对于传统的态度不需要很刻意,不要把设计就局限在这里了。
在设计过程的前期,在拾取你所需要的灵感的这个阶段,实际上随时都可以捕捉到灵感的来源,比如你对自然界的认知。我们最新做的一个案子,就是从竹子来的,阳光洒到竹子上投到地下的阴影,就会形成很多错落关系,这种错落关系就可以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所以它是一个和自然有关的东西,而不是和人文文化有关的。比如说我们做凤凰岛的项目,在海洋上面,海螺、海星这种海洋文化给你的认知都可以让你从中得到灵感,然后做出你需要的案子里的东西。
但是设计的思想范畴一定要非常充分,对于思想性的认知,方案在前期的思想高度,我一直认为深圳在这一块是缺失的,深圳在商业性方面太强。这就分了几群人了,有一群人是开了个专卖店,打包的产品,就卖这个,卖给十个人,还有些人就是你来了我再根据你定做产品,这两者市场都有需要,就看设计师个人对社会,对市场的认知度是怎么样。
刚刚您也说了,现在业主跟设计师是一个双向选择,那么从现在业主对设计的理解、接受层面来说,您觉得国内室内设计业的现状如何?
这样讲吧,我们做个比对,在北欧的斯科纳维亚半岛,十个业主中有八个会对设计师说,“你做吧,我听你的”,在中国可能一千个里面有十个会说,“你做吧,我听你的”。目前就这样一个状态。从比例上来讲,国内还需要去提高。当然这跟历史阶段有关系,有可能再过五十年,我们已经不再是这个行业的垫脚石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到高速公路上的时候,或许就会好很多。
目前这个阶段它就是这个状态,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业主了。现在业主已经有了找设计师的意识,但是他的意识也还停留在这里,你要建立一个沟通交流的方式,最终把这个东西做好,有高度,这个人群就相对就少。
目前来看,您觉得中国酒店设计发展的方向会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酒店的分类太多了,比如是在城市里面的商务酒店,还是在海边的度假酒店,形式不一样。当然我们可以从人的起居生活方式上来做一个分析,酒店的发展一直遵从着一个原则,就是人的舒适度的提高。这个舒适度分两种情况,一是让你在传统的生活模式上更舒服,再一种就是你完全没有体验过的舒服。有可能后一种就是以后酒店做个性化、差异化时会运用到的,改变原来传统的生活模式,让你体会一种全新的生活起居模式。这种酒店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千篇一律,它会出现差异化,以后酒店的这种市场差异化会越来越大。举个例子,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酒店都是非洲的酒店,在非洲的沙漠里,没有通讯设施,你不用打电话,房间就二十间,从房间看出去都是骆驼,周围有绿洲的话就有狼、老虎,你在这样一个石头房子里,当然里面的舒适度不会降低,它很舒服,在解决完人的基本舒适度的情况下,会从不同的地理环境让你体验不同的酒店,这是一种。再一种就是把浴缸放到你的床头边上,让跟着你一块休息的人看着你泡澡,这不就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了嘛,这也是一种模式。所以以后的方向,我认为是多元化,多样性的。而且大家都会懂得包容,不会说“他做这个不好”,设计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您在一些高校担任了客座教授的职务,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您最愿意跟他们讲哪方面的内容?
对,会去清华、中央美院给他们讲讲课。当然,我认为讲课内容的思想性会多一些。因为学生这个群体要的并不是你最务实的技术层面,技术层面他们以后在工作中可以学习,他在学校里面更多的是认知自我。就是说,你在学校里要认知你自己,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做这个应该具备什么,最基本的认知自己。技术层面我认为是一个经验值的问题,思想上的框架在学校里面一定要建立。所以我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会更多地从思想性上来交流。设计的高度,设计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些会带来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做,我们做了这些以后会让我们自身变得怎么样,我们自身发生变化后会给周边的朋友带来什么……它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关系。
而且,当你游走在一线设计和学院的学术建树之间时——我把这叫做“脚踏两只船”,你要在商业当中很清醒地认识到纯商业是不行的,当然你在学术中要知道,纯粹谈学术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又回到那个话题,当一旦这两者之间变成一个博弈,你就会变得很清醒,这都是一个“度”的问题,任何一方面的“度”超过了都会出问题。
很多设计师经常也会很困惑,怎么样去平衡设计中的商业性与艺术性,这个度可能需要一定的功力才能把握好。您考虑事情是会从很多面去考量,从而获得更清楚的认识。
人都有两面性,更何况一件事情,它的多面性会更强,如果你能照顾好各个面所给予你的这种理解,你能考虑多少考虑多少。这就和设计有关系。设计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你能考虑多少考虑多少,因为你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你想实现自我,这种自我状态的膨胀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很理性的基础上,最终你的设计都要落实到阿拉伯数字,高多少,宽多少,它完全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推理。这种逻辑推理要求你有感性的思想,自我童真的认识,还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再加一个逻辑的严谨性,所以这个行业是个很折磨人的行业,它让你性格中的矛盾性要体现,有些时候我会变得很极端,有时候变得很理性,因为你只有在这种矛盾当中徘徊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在矛盾中去制造更多的矛盾,然后这种矛盾会让你上升更高。如果你今天让我做一个案子,“这个山地你给我盖个别墅吧,我要一个两千平米的欧式大花园”,你就给他盖个欧式大花园,这就不存在矛盾性,当然,有一部分人在做这个,但我个人不主张,意义不是很大,人的价值的体现比较弱。
特别是设计行业,你怎么样延长你的设计寿命?设计寿命的长短,是在你平常的工作中决定的。第一,学习方法,你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的状态,要循序渐进,不断学习;第二,工作方法,你要有一个很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让你的设计寿命变得更长。
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
琚宾设计作品:深圳京基喜来登酒店陈氏会所
如果用一种颜色形容您的2009,您觉得是哪一种?
这个问题太浪漫了。(笑)我肯定不会选彩色,我认为应该是白色。一年过去以后,就像白板一样,你把它擦掉,它又会变成白色了。我认为白色是最能代表的一种颜色,它可以让你一直去书写,去画。
对于2009年,您觉得有什么样的收获?
我女儿会给我拿衣服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女儿现在两岁多,每天走的时候她会给你鞠个躬,“辛苦了,爸爸”,然后你就可以出门了,回来以后拖鞋给你拿过来,“爸爸,请换鞋”。这个是任何收获都比不上的收获。
她会给你讲故事,拿着书或者什么都不拿就给你讲,完全是靠自己的脑子在想象,我认为有些时候可以教育我们大人学习很多,我们要回到那种状态下,要有童心,才能发现新事物。新事物会刺激你的神经,会告诉你可以有创新。
2010年,对于公司或自己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展望?
对公司没有太多的计划,我认为设计它规划不来,业主是造就设计师的一个基本条件,规划得再美好,如果来的业主都是那种折磨你的,你就别指望规划了。(笑)设计不是靠量来取胜的,它一定是一个质的变换,我认为一年有一个案子,或者两年有一个案子是能在我的语言里面出现的,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实际上每个设计师他一生中没有几个案子是可以拿出来去告诉别人的。我今年做了哪几个,明年做了哪几个,那只是他的叙述,但真真正正有代表性的,大家一提到他马上就想到这个作品的,一般情况下就几个。
附:琚宾先生对中华室内设计网网友的新年寄语:
琚宾:始于矛盾 成于平衡
来源:中华室内设计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